发布日期:2021-04-13 点击量:1015
主讲教师 | 职称 | 联系方式 | |||
课程名称 | |||||
授课对象 | 授课专业 | ||||
授课人数 | 授课方式 | ||||
上课地点 | 上课时间 | ||||
主要授课章节与内容(简要列明相关知识点): |
|||||
拟邀请听课开放名额(同行、专家听课名额): 申请人签字: 年 月 日 |
|||||
开课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课程名称: | 授课对象: | |||||||
课程性质: | ||||||||
学分: | 学时: | |||||||
课程性质: £专业课 £公共课 £其他( ) | ||||||||
所用教材: | ||||||||
章节名称: | ||||||||
教学周: | 章节学时: | |||||||
一、教学目标 | ||||||||
1. 思政目标: 2. 知识目标: 3. 能力目标: 4. 素质目标: |
||||||||
二、教学内容 | ||||||||
(本章节主要内容简述,本章节在整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
||||||||
三、学情分析 | ||||||||
(学生主体特征分析、学生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分析) |
||||||||
四、重难点分析 | ||||||||
|
||||||||
五、课前准备与要求 | ||||||||
教师 | 学生 | |||||||
|
||||||||
六、教学过程 | ||||||||
课堂环节 | 环节内容 | 师生互动 | 教学组织与方法 | 预期效果 | ||||
七、课堂习题或测试 | ||||||||
|
||||||||
八、课后作业 | ||||||||
|
||||||||
九、学习资料 | ||||||||
|
||||||||
十、课后反思 | ||||||||
|
授课教师 | 姓 名 | 课 程 名 称 | 授 课 对 象 | ||||||
职 称 | 所 属 学 院 | 所 讲 章 节 | |||||||
听课人员 | 姓 名 | 单 位 | 职 称 | ||||||
学 历 | 听 课 时 间 | 听 课 地 点 | |||||||
听课人员级别 | £校级领导 £院级领导 £校外专家 £督导员 £同行教师 | ||||||||
课程类别 | £专业课程 £公共课程 £思政课程 | ||||||||
评价项目 | 评价标准(权重) | 评价等级(等级分) | |||||||
A(1) | B(0.8) | C(0.6) | D(0.4) | ||||||
教学目标与态度 (20分) |
教学目标符合“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的总体要求(10分) | ||||||||
科学组织教案,备课充分,授课认真,精神饱满(10分) | |||||||||
教学内容与组织 (40分) |
教学内容能够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5分) | ||||||||
能够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并巧妙融入教学内容中,教书与育人融合度好(10分) | |||||||||
有具体恰当的项目、任务、案例等设计,内容与岗位实际能力、素质要求紧密结合(10分) | |||||||||
以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素质、知识、 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5分) |
|||||||||
教学组织有序,教学环节紧凑,节奏适度,应变能力强(5分) | |||||||||
有适当的课后学习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分) | |||||||||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分) |
整体设计合理,突出重点,抓住核心知识、关键能力;时间分配安排合理,利用充分(10分) | ||||||||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善于启发引导,教学手段先进,积极采用多媒体、视频、仿真软件等现代教学技术有机融入思政内容,教学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师生互动(10分) | |||||||||
教学管理(10分) | 敢于管理,课堂纪律好;善于管理,师生关系和谐(10分) | ||||||||
教学效果(10分) | 学生学习情绪饱满,参与活动积极主动,课程目标有效达成,育人效果好(10分) | ||||||||
总分(100分) | |||||||||
总体评价 与建议 |
(必填,不少于100字) |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课程教案评审表 | |||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 |||
指标 | 主要指标内容 | 评分 | |
教学目标 (10分) |
课程目标体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映射关系明确。(5分) | ||
课程目标覆盖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体现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5分) | |||
教学内容 (10分) |
课程内容能够有效支撑课程目标达成,内容能够体现前沿性。(10分) | ||
学情分析 (10分) |
对学生主体特征分析,关注学生个性化差异,体现出因材施教的理念。(5分) | ||
对学生已具备的基础知识客观分析,促使学生深度学习。(5分) | |||
重、难点分析(10分) | 教学内容紧扣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教材,突出重点,知识点安排有系统性。(5分) | ||
结合学生能力 实际,准确定位教学难点。(5分) | |||
课前准备与要求(10分) | 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准备,明确教学模式,教具用具等。(5分) | ||
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安排学生学前准备,适当引导。(5分) | |||
教学过程 (20分) |
课堂环节 | 课堂教学环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结构设置合理。(4分) | |
环节内容 | 环节内容体现整体性,不同环节内容体现课堂结构主次关系。(4分) | ||
生师互动 | 课堂形式多样,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增进生师、生生交流互动。(4分) | ||
教学组织与方法 | 教学组织有序,教学方法多样,能够运用不同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4分) | ||
预期效果 | 结合课堂环节内容和教学手段,分析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达成情况。(4分) | ||
课堂习题或测试(5分) | 课堂习题或测试满足课程目标,其深度、广度、难度科学合理,契合学生课堂学习能力。(5分) | ||
课后作业 (5分) |
依据教学内容布置作业或思考题,形式和数量适当。(5分) | ||
学习资料 (10分) |
学习资料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形式多样。(10分) | ||
课后反思 (10分) |
课后自我总结全面、客观、正确。(10分) | ||
总分 |
主讲教师 | 职称 | 联系方式 | |||||
课程名称 | |||||||
授课对象 | 授课专业 | ||||||
上课地点 | 上课时间 | ||||||
学生人数 | 听课人数 | 收到评价材料 | |||||
公开课开展情况总结(包括开课、听课、评课等方面): |
|||||||
课程收获与改进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