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06 点击量:945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我校党委书记原红凯、校长王昆来、党委副书记朱欢勋、副校长宁凡、俞竹青、黄桂林等校领导相继走上思政课讲台,近距离、面对面与青年学生交流,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当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校领导走上讲台、深入课堂,给学生们送上了一场“思想理论盛宴”,呈现了内容丰富的思政课堂,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和点赞。同时,校领导上思政课,对加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起到了重要的带头和示范效应,也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育人质量和水平。
5月25日上午,昆明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原红凯以《全面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题,在杨林校区文知楼为22级法学专升本1班和会计专升本5班同学讲授思政课。从同学们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5月23日上午8:40,我校党委书记原红凯同志走进思政课堂,在汇源楼204教室为我校2021级播音主持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67名学生全面系统梳理、深入讲解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推动学生更好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讲座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集中体现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括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思想精髓和活的灵魂,既具有本质一致性,又具有接续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新时代表达,是重大时代课题在观念上的集中体现,是回应时代之变,中国之变,世界之变,人民之变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厚度、哲学深度和实践高度。
2023年4月11日,以及4月25日,校长王昆来教授为2020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1班、21级英语3班和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同学讲授题为“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形势与政策课。王校长的讲课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展开,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目的、实现手段及国家安全的需要,向同学们深入精辟地剖析了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的关系;详细讲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对全体同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和传承革命文化寄予殷切期望。同时结合专业特点鼓励同学们要有目标、多读书、勤思考,启迪心智、提升思想境界,练就一身本领,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大任。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校长王昆来教授的授课不仅让他们对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为他们提供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方向指引。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在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5月15日19:00,宁凡副校长在海源校区慧宇楼212教室为21网络与新媒体1班,21播音与主持艺术6班的同学讲授形势政策课程之【正确认识全球能源问题】。宁凡副校长紧密结合中国关于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政策, 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乌克兰危机的真正根源, 理性看待世界局势深 刻变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认清美西方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的实 质和危害;要紧密结合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引导学 生深刻认识当今世界格局演进中的 “变”与 “不变”,认识和理 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扭转的历史必然趋势。宁凡副校长本次生动形象的讲授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引起学生热烈讨论。
2023年5月22日,俞竹青副校长在慧源楼304面对22级摄影5班、22体育教育4班,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这是一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应着本课程专题四的第三讲“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俞竹青副校长的授课,从改革开放时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入手,讲到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最终落脚到青年大学生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而当代大学生应当珍惜人生中最具创新创造活力的宝贵时间,有感为人心开拓进取的锐气有逢山开路遇河开桥的意志,在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俞竹青副校长的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我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并鼓励在校大学生勇于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自觉培养,创新思维。
2023年5月8日早上8:40分,学校党委副书记朱欢勋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为主题,给2022级体育教育3班学生上了一堂内涵丰富、生动具体的思政课。朱副书记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结合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我校实际,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关注的热点,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五大特征,九大本质要求和需要把握的五大重要原则四个方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介绍,让同学们很好地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受益匪浅的思政课,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新时代好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4月28日下午,副校长黄桂林走进课堂,以《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为题,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为2021级音乐学2班与21级摄影2班的72名同学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形势与政策”课。本次以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课上,黄桂林副校长向同学们生动讲述了中国是如何探索和实现自己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开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新路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课程最后,黄桂林副校长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全国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矢志不渝沿着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必将续写激荡人心的东方传奇,赢得令人惊叹的大国荣光。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