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5-26-2校领导上思政课

发布日期:2025-06-16 点击量:215


(1)

2025年6月3日,昆明城市学院在杨林校区国际学院一号报告厅成功举办了第八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培训班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原红凯主讲,主题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本次专题讲座由大一至大三的“青马工程”学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班级学生共同参加。原红凯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过程、基本框架以及显著优势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富内涵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次讲座,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增强了制度自信。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年6月3日晚9-10节,学院党委书记原红凯为24汉语言文学10班,24法学7班的学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本次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主义,原书记首先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过程,强调这一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接着,他详细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等,展示了这一制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原书记还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如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等,这些优势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不断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国家繁荣富强。

(2)

图片4.png

为深入学习两会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2025年4月2日,昆明城市学院校长王昆来教授在杨林致远楼302为22会计学5班与22汉语言文学9班的学生讲授了一堂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题的形势政策课。王昆来教授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为主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我国文化强国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本次“形势与政策”课,增强了自己的文化自信,一定好好学习,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校长王昆来教授于2025年4月1日给2022级汉语言文学12班、2022级英语6班的同学开展了一场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题的形势与政策课程。

课堂伊始,王校长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历史维度、现实挑战与未来愿景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对文化的三重定义进行深刻解读。他通过详实的数据与生动的案例,剖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联系,强调新时代青年应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教学互动环节,王校长以“Z世代青年”为切入点,与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鼓励同学们将专业学习与国家文化战略需求紧密结合。

此次课程反响热烈,学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校长的深刻见解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加快文化强国建设既是时代命题,更是青年使命。作为Z时代的青年学子,更应该以青春之志深耕文化沃土,以创新之力激活传统血脉,在坚守与突破中书写文化强国的时代答卷,让中华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3)

图片5.png

黄桂林副校长于5月13日中午给23摄影2班,23体育教育1班的同学上了一课主题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形势与政策》课。

黄桂林副校长从我国经济的发展的信心之源、当前面临的挑战到破局举措层层剖析,用翔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与路径,讲得既专业又接地气。

课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思政课内容丰富、生动深刻,让大家受益匪浅,不仅深刻理解了“中国奇迹”背后的政策支撑、市场动力和产业基础,增强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更激发了大家投身国家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4)

图片6.png

宁凡副校长于2025年5月13日给2023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3美术学的同学上了一堂“加厚植绿色底色 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课程。

课程讲授了我国在新入时代,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看到我国加速推进全面绿色转 型的坚定决心和坚实步伐,进一步坚信我国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必将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5)

图片7.jpg

69日,校领导俞竹青走进课堂,为社体班和美术专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深刻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此次课程聚焦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课堂上,俞竹青详细阐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涵,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她通过丰富的历史案例和详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一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作用。

此次思政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更激发了学生将理论与专业相结合,积极投身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