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创未来,共绘AI教育新蓝图,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代表参加2025年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06-17 点击量:144


1750169582907515.jpg       2025年6月6日至7日,由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丽江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云南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教学理念与技术趋势。

1750169643295510.jpg       在鲁班智能建造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昆明城市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车文刚带领裴颖、鲁萌老师参会,深入学习人工智能专业的课程建设经验与创新路径。

前沿,共话AI教育新方向

1750169725576670.jpg

在主题报告环节,多位国内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权威学者围绕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议题带来了精彩分享。清华大学程祥钰教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通识写作课程中的创新实践”为题,系统介绍了面向全体大一学生开设的跨学科写作课程。该课程实现了“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教学目标,通过说理论证型写作训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三大核心能力。

1750169761803341.jpg

西北工业大学张娟教授结合本校实践,强调动画视频库、新形态教材(中英文)、案例库(分基础/中阶/高阶)、竞赛资源、课程思政资源库等全链条资源整合,结合雨课堂深度集成DeepSeek大模型,实现从课前预习到课后辅导的全链路支持。

1750169800858889.jpg

       云南大学王津教授则聚焦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他指出依据工信部《大模型技术与应用产业人才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覆盖架构、算法、数据、评测、应用五大方向的课程体系,明确大模型算法工程师需掌握机器学习、优化算法、云计算等复合技能,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新思路。

AI育新动能

昆明城市学院的参会教师全程积极参与研讨,与专家、同行深入交流。车文刚院长表示,“这次论坛犹如一场及时雨。我们不仅掌握了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方法论,更看到AI时代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从知识传授者升级为学习设计师”。裴颖老师重点关注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计划引入AI助教与虚拟仿真技术,提升课堂互动性与个性化学习体验。鲁萌老师则提出“AI+文化遗产保护”的交叉学科方向,联合丽江古城保护管理部门,打造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特色课程。

1750169837594416.jpg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持续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力争在三年内建成省级人工智能一流专业,为云南数字经济发展输送“懂数据、通算法、能落地”的创新型人才。此次研讨会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学院将持续关注行业动态,深化产学研合作,为人工智能与多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复合型数智化人才贡献教育力量。

文字:青春工信

图片:青春工信

编辑:刘玉诺

一审一校:鲁    盟

二审二校:蔡瑞琦

 三审三校:吕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