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 - 昆明城市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三下乡社会实践】“艺”起下乡学农耕,共筑乡村振兴梦

发布日期:2025-07-07 点击量:13


2025年7月6日,昆明城市学院艺术学院“青春筑梦・艺耕乡野”实践队来到了法斗乡大地村,一场别开生面的玉米种植实践活动在此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了经验丰富的村长贾万文,为实践队的同学们带来一堂生动且实用的玉米种植实践课。

图片

活动伊始,村长便带领着同学们来到了玉米种植地,并详细地介绍了玉米种植的全过程。从土地的翻耕开始,村长强调:“玉米是扎根深的‘大肚汉’,前茬收割后要抓紧用铁犁深翻30公分。就像咱们村,年年坚持秋翻,来年开春地里蚯蚓比筷子还粗,这样的地种玉米,根系能往下扎一尺多。”同学们认真聆听,纷纷拿起锄头,在村长的指导下尝试翻耕土地,感受着土地的厚重与力量。

图片

接着,村长讲解了底肥的使用窍门,同学们一边记录学习,一边动手实操,亲身体验每一个种植环节。在种子处理环节,村长展示了自制拌种剂的方法,用50℃温水兑50克钼酸铵,晾凉后拌种20斤,这样能让玉米须早发三天,关键时刻能保证授粉稳定。播种时机的把握也至关重要,村长拿着温度计给同学们示范,同学们蹲在田边,仔细观察温度计的变化,等待着最佳的播种时刻。

图片

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灌溉也是关键,村长将其总结为“灌水关键三哆嗦”:拔节水(苗高50公分时),浇透不浇涝,拿铁锹挖开20公分深的土,能捏成团不散就刚好;抽雄水(刚出天缨时),千万别大水漫灌,采用隔沟灌,既省水又防倒伏;灌浆水(籽粒冒浆时),要“少吃多餐”,每周轻灌一次。此外,村长还分享了防倒伏的小妙招:玉米长到膝盖高时,用锄头把根部的土往秆子上培,形成小土包。以及收获前的技巧:玉米定浆后(用指甲掐籽粒不出白浆),把穗位以下的老叶全打掉,这样能让养分全往穗上跑,百粒重能多2-3克。

图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积极提问,与村长热情互动。有的成员询问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村长一一耐心解答;有的成员在实践操作中遇到困难,村长手把手地给予指导。


图片

此次玉米种植实践活动,不仅让艺术学院实践队成员们学习到了实用的农业知识和种植技能,更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勤付出和乡村生活的质朴魅力。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实践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创作灵感,用艺术的形式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