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 - 昆明城市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团走进鹤庆县新华银器艺术小镇:探寻非遗匠心 赓续文化薪火

发布日期:2025-07-09 点击量:27


02025年7月7日,昆明城市学院艺术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团走进享有 “中国银器第一村” 美誉的鹤庆县新华银器艺术小镇,围绕“新华银器非遗文化助推小镇传承与发展”核心主题,走访参观了云南银器博物馆、匠庐工坊、时光小院,通过实地探访、深入学习、沉浸体验,探寻银器非遗匠心,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的时代价值,在文化传承中感悟初心使命,探索非遗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云南银器博物馆:传承银艺匠心,守护非遗根脉图片

图片

踏入云南银器博物馆,里面藏着千年银艺密码,实践团成员们被一件件精美的银器所震撼,更被传承千年的匠心工艺所打动。

图片
图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庆银器锻制技艺历经熔银、敲片、下料、制模、拉丝、括行、画样、鎏花、焊接、组装、清洗、抛光等十余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凝结着世代匠人的智慧结晶,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手艺人的智慧与坚守。

图片
图片

银器上雕刻的曲线柔美流畅,纹理深浅相宜,每一道线条都似有呼吸,将匠心与美感融于银器,让冰冷金属绽出鲜活艺术生命力。鹤庆银器穿越千年时光长河,在一代代匠人的执着坚守下,"艺臻化境,心守如一",始终恪守古法,薪火相传。这份传承不仅是对技艺的延续,更是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守护。


匠庐工坊:淬炼银器精魂 传承非遗薪火图片

走进匠庐工坊,这里也是母炳林大师银器工作室,母炳林作为白族银器锻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深耕银器工艺多年。工坊内“叮叮当当”的捶打声不绝于耳,匠人们正专注地在錾刻、打磨,将一块块银料锻造成精美的器皿 —— 这是白族银器锻制技艺的活态传承现场。

图片

工坊内创新性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展陈相结合,通过实物展示、工艺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让非遗文化"活"了起来。我们近距离观摩了匠人们如何将银块反复捶打延展,如何以细腻的錾刻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纹样,又如何在一次次打磨中让银器绽放出温润光泽。

图片

实践团成员们也亲自在师傅指导下,体验敲片、制模、拉丝,亲手制银,触摸非遗传承温度 。如今,这些传统技艺正通过"非遗工坊+研学体验"的模式让千年银艺焕发新生机。

图片

青年实践团成员不仅见证了银器在时光里的淬炼,更读懂了牌匾背后 “以匠心守初心” 的传承密码。这份坚守,正是非遗薪火绵延的动力,也是乡村振兴中最动人的文化注脚。


时光小院:交融非遗体验 创新商业模式


图片
图片

迈入鹤庆县时光小院,宛如闯进一座 “非遗魔法屋”。甲马木版上的神秘纹样、手鼓敲击的民族韵律、咖啡香气里的云南故事,还有玫瑰花醋的酸甜、果酒的醇厚,多种非遗在此交融共生。

图片
图片

小院老板热情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动手体验各项非遗项目,绘制甲马,她耐心举着刻刀模具鼓励 “放开画,别拘着”;打手鼓时,她轻拍节奏带大家找韵律;还端出琥珀色的青梅酒、透亮清香的果醋,邀请大家品味酸甜里的非遗故事 。

图片
图片

这里不只是非遗展示厅,更是创新商业样本 —— 用 “体验 + 社交” 打破非遗传播边界,让古老技艺变成年轻人愿意参与、分享的生活片段。实践团成员们在小院里又笑又闹地尝试非遗,在动手制作中懂得:让非遗 “活” 在当下,或许就是要这样既有文化根脉,又有青春烟火气!

图片

以青春之力,续非遗薪火!此次新华银器艺术小镇之行,实践团成员用双眼见证了银艺千年的传承密码,以双手触摸了非遗创新的时代温度。从云南银器博物馆的匠心典藏,到匠庐工坊的锤声铿锵,再到时光小院的体验鲜活,我们亲历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交融共生,读懂了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将坚守文化传承的初心,勇担非遗创新的使命,让青春在守护文化根脉、服务地方发展的实践中闪耀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