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 - 昆明城市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三下乡社会实践】“艺绘乡村”绘就西畴振兴新画卷,红色薪火点燃青春信仰

发布日期:2025-07-09 点击量:26


绘就西畴

振兴新画卷

【三下乡社会实践】红色薪火点燃青春信仰

2025年7月2日,昆明城市学院艺术学院师生组成“艺绘乡村·振兴赋能”实践团,深入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大地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7月2日至6日的五天里,不仅为古朴村落披上艺术新装,更在探访与聆听中完成了一场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

图片
图片
图片在艺术学院党委统筹部署下,活动前,艺术学院高翔书记亲自进行知识宣讲与安全嘱托,为实践奠定思想基础。师生们带着前期扎实的乡村调研成果与村情理解,在村长贾万文的详细介绍下,精准对接村庄文化脉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墙为卷,颜料作墨。师生们挥洒创意,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美学理念相融合。一幅幅展现乡土风情、弘扬时代新风的国画与壁画,在村舍墙面徐徐铺展。原本朴素的村居被赋予艺术灵魂,大地村的文化底蕴与振兴活力在斑斓色彩中生动绽放,成为吸引目光、凝聚乡愁的“文化新地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6日,艺术学院实践团深入走访村民,送去温暖慰问,并与村长贾万文展开深度对话。贾村长动情回顾了自2006年担任村干部以来的奋斗历程:面对村中常住人口仅三四十人(多为60岁以上老人)、青壮年外流的现实,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尤其发挥老党员带头作用,凝聚民心。


图片

“不强迫,靠自愿”是他们的法宝。近十年来,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上百万,其中高达70%资金源于村民自发筹措。更可贵的是思想的凝聚——每年春节组织返乡青年篮球赛等活动,唤醒游子对家乡的归属感与反哺情。“要让年轻人看得起家乡,记得住根脉!”贾村长的话语铿锵有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活动的精神内核,是一场震撼人心的“特殊党课”。实践团怀着崇敬,聆听村中一位六旬老兵贾崇助亲述峥嵘岁月。1980年入伍的他,作为炮兵于1984年奔赴前线。炮火连天、生死一线的战场记忆,特别是战友牺牲的悲壮细节(“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一个冲锋下去…能回来的寥寥无几”),让在场师生无不屏息动容。

图片
图片

“我们这一代人打完了仗,是为了让下一代不再打仗”硝烟远去,但老兵们用血肉之躯扛起的和平与发展基石,正是当下幸福生活的源头。师生们凝视老人坚毅的面庞,触摸历史的温度,深刻领悟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千钧重量——这份用牺牲换来的安宁,需要新时代青年以实干去守护、以奋斗去开拓。

图片
图片

实践团指导老师朱程讲述:“无论未来身在何处、工作在什么岗位,都要牢牢记住这份使命感。要心怀感恩,珍惜当下,将个人的能力与价值融入到服务祖国、服务地方、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要像大地村的建设者们一样,团结奋进,不等不靠,用实干实绩去守护先辈们用牺牲换来的安宁,去开拓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

图片

离别之际,大地村“团结一心、主动作为、共建家园”的精神品质已深深烙印在每位师生心中。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行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信仰淬炼。他们带走的,是乡村焕新的喜悦,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沉甸甸的时代责任。艺术学院师生们用画笔描绘了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用脚步丈量了基层奋斗的艰辛与荣光,用心灵感悟了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实践团成员李卓恒表示“聆听了村长与老兵的故事,我深感震撼。村长扎根泥土的实干与坚韧,真正诠释乡村振兴的艰辛与希望;老兵烽火淬炼的忠诚与奉献,铸就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这堂实践课,是灵魂的洗礼。作为艺术学子,我们应当扎根乡土,铭记历史,用自己的力量传颂这份故事,服务人民,讴歌时代。”

图片

此次西畴之行,艺术学院师生以艺术才情美化乡村,更以赤子之心触摸时代脉搏。他们用画笔描绘了振兴的图景,用脚步丈量了信仰的高度,用心灵承接了先辈的嘱托。当青春“三下乡”邂逅红色沃土,艺术之光与信仰之火交织,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征途,更点燃了青年一代赓续薪火、矢志报国的澎湃激情。大地村的故事与精神,必将伴随他们的脚步,在更广阔的天地生根发芽,生生不息。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