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 - 昆明城市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参与学界盛会 前沿探索引领学科发展

发布日期:2025-06-28 点击量:4


近日,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团队,参加了在云南艺术学院举办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2025年度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国传媒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指导,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主办,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承办,云南广播电视台协办。本届年会以 “同语同心 强语强国——新时代播音主持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与路径” 为核心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百余所高校的播音主持学科带头人、知名学者、一线教师以及主流媒体专家,共同擘画学科未来发展蓝图。

图片

为期两天的会议议程紧凑,内容丰富,在主论坛上,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国家广电总局媒体融合发展司原司长杨杰,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胡智锋教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宋慧文,教育部语用司原司长、中国传媒大学姚喜双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教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喻梅教授等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专委会、行业专家出席本次年会,并进行了致辞和主题发言。

图片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 胡智锋教授主题发言:《中国网络视听发展新亮点、问题与前瞻思考》,具体剖析中国网络视听“全、正、活”发展新格局,提出“人类情感不可替代”的核心论断,倡导以政策包容度、社会创新力、行业生态重构应对技术变革。

图片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艺术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 宋慧文研究员主题发言:《立足新起点新形势 推进艺术类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解读新版学科目录“1+6”分类培养体系,明确专硕考核应以实践成果为核心,专博需具备“技高于人、传道解惑”的领军素养。

图片

教育部语用司原司长、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姚喜双教授主题发言:《论中国播音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形成、特征和发展》,系统阐释了中国播音学自主知识体系四大特征:原创性基因、多维度架构、伟大实践根基与文化适配性,强调学科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功能。

图片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王志教授《新时代播音主持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使命担当与创新路径--服务国家战略的学科建设思考》,提出高素质人才“不为学历为干成事”的务实标准,呼吁课程体系精准对接国际传播、基层服务、技术融合三大国家需求。

图片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谭同学教授主题发言:《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人类学视角论证语言互通对经济协同、社会治理的基础作用,揭示“普通话普及率超80%”背后的文明进步逻辑。

图片
图片

下午,主题为“产教共育 知行融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守正与创新”的圆桌论坛在云南电视台演播厅举行,论坛分两轮访谈进行,与会者围绕“播音主持文化传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播音主持业务实操” 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共同为传媒精英培育谋划新的发展篇章。学界与业界代表共同聚焦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转型问题,提出播音主持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提升“策划-运营-管理”全链路能力,锚定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回信精神,强调专业硕博生培养要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呼吁学界业界双向破除“经验壁垒”。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管的国家一级学会,其年度盛会历来是洞察学科发展前沿、凝聚学界共识的核心平台。我校播音专业教师此次参会,不仅展现了团队活跃的学术风貌,也为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精准把握智能传播时代脉搏、持续优化学科内涵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昆明城市学院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成立于2017年,办学至今已有七年时间,本专业自创办以来一直强调实践性与融合性发展,坚持“分阶段培养+分方向育人+理实一体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现有三个方向、一个特色班,利用“有声语言+”的项目化实践方式多维度提升学生的艺术、技术、传播等综合能力及素养。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各类比赛中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百余项,并结合区域地方特色积极推进艺术为人民服务,参加云南省各类大型活动赛事的主持及讲解志愿者工作,推进应用型学科建设。通过前沿理论碰撞与实践智慧共享,教师们拓宽了学术视野,深化了对新传播格局下专业人才培养核心素养与路径创新的理解,必将有力推动我校播音主持艺术教育面向未来、再攀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