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院学子地震灾区志愿服务纪实

发布日期:2014-08-07 点击量:1846


2014年8月3日,这注定是一个不能被忘记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袭击了云南,彩云之南东北同胞们的安危牵动着整个神州大地的心。
对亲身经历了这场浩劫的艺术学院2013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6班的孔令曼来说,这是永生难忘的黑色记忆,在地震中,孔令曼被坠物砸伤头部,所幸为轻伤,简单的检查和处理之后,孔令曼已无大碍。当周围还在惊恐和迷茫之时,孔令曼马上冷静了下来,她的脑海里顿时有了一个念头:此时,该有很多人比我伤得更重,一定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我应该勇敢的站出去。本能的想法让孔令曼马上报名参加到了第一批的抗灾志愿者中。“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心里充满了悲痛,但反而工作越干越起劲,到第一次被拉下来休息时,才发觉已经工作了近24个小时。”笔者忍住了不询问这段时间孔令曼工作的细节。然而,可以肯定的是,这里一定有一场艰苦的与死神殊死搏斗的战争,这也一定有一次生死与共的无声宣言。
现在的孔令曼正在鲁甸县人民医院参与志愿服务,作为这里的“工作老手”,抬伤员、扶伤员,为医生跑腿、照顾病人和家属、安慰开导乡亲们等等,各项工作在孔令曼看来已是轻车熟路了,正因为如此,她也往往同时承担着多项工作。在孔令曼看来,看到家乡人民家园被毁,无数生命被无情掩埋,就抑制不住泪水,恨不能变法分身,攥紧拳头,恨不得把自己全部力量投入救灾第一线。随即孔令曼介绍了她工作中的一个细节,受灾后的第二天中午,一对夫妻模样的受灾者刚刚被“挖”救出来,自己就马上为他们擦洗身上的泥土,不住的安慰他们。“那对至今仍不知名的夫妻在那一瞬间仿佛成了自己的亲人。”孔令曼说道。
“十分感激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在第一时间赶到我的家乡,冒着生命危险,顶着当头的烈日与暴雨,不顾艰苦恶劣的环境参与救灾。我也希望我的父老乡亲们齐心协力、勇敢面对、共克时艰,早日摆脱这场灾难的梦魇,坚强的建设美好家园。”这位20岁鲁甸小姑娘不多的几句话发出却是朴实而坚定的鲁甸声音。
会计学院2013级会计8班的郑晓蒙是来自昭通市昭阳区的女孩儿,地震后的第一时间,郑晓蒙就组织自己的“小伙伴”来到离家最近,志愿者紧缺的昭通市机场做起了志愿者,随着机场志愿者的扩充,大家可以轮岗了,在轮休后,郑晓蒙又瞒着大家去到医院,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郑晓蒙还介绍,她会与受灾的小孩子玩耍。“小孩子有好玩的天性,在开心的游戏中,我希望一切可怕的阴影得以被驱散。”
笔者故意在傍晚的6:30联系郑晓蒙,然而此时她仍在工作岗位上,一早上岗之前还献了血的郑晓蒙也持续工作了近10个小时了,一整天没吃过像样的一餐饭,她反倒宽慰的说“这里有水有面包,一切挺好的。”当笔者称赞她的坚韧毅力时,她却表示“相比一线的救灾官兵,我们能做的实在有限,但凡我们还能多做点就做多点。”当问到接下来的打算时,郑晓蒙表示,会在合适的时候到震中的鲁甸县去看看,因为,那里有她的“小伙伴”。
短短几分钟的交流,郑晓蒙被临时到来的工作不得不先后两次挂断电话,笔者也只好提早结束了与她的交流。
来自经济与财务管理学院13级财务管理5班的周昌仪也是最早进入灾区做志愿服务的同学,据他的辅导员邵思思老师介绍,在地震发生时,昌仪同学正在昆明,而他在地震发生后就在QQ群和微博中寻找有关志愿者招募的信息,在向辅导员保证自己会注意安全后,便动身前往灾区。他现在正在与救灾的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搬运救灾物资,并在休息的时候通过QQ群向同学们发送灾区的实时照片,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灾区的信息。当联系他时,他却说道:“昭通是我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便又投入到工作中。
天灾悲剧仍不停休,救援工作分秒必争。笔者十分感激三位同学在难得的休憩之余接受短时的访问,笔者了解到有许多师生正在参与这场生死大救援,工作中也会要承受恶劣的条件、繁重的工作,甚至是痛苦的折磨,笔者不忍再问他们追记那痛苦的记忆,也不再想耽搁他们哪怕一秒的救援和休息。然而,我们坚信的是,这一幕幕我们记住的、不曾看到的身影将成为这辽阔天地中最坚实的柱子,支撑着这片被灾难席卷过的大地,并告诉人们:这片土地,从此不再有哭泣!
地震发生后,学校广大师生也纷纷通过短信、微博、微信、贴吧等途径表达他们对灾区同学、灾情的关心、关注,有学生发出献血、捐款捐物、去灾区当志愿者等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号召,希望为灾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坚信山水相通,血脉相连,心心相系!
据悉,近期,在学校理事长刘学民的直接领导下,学校继第一时间与灾区师生取得联系并进行关切慰问之后,学校招生录取组又与灾区2014级预录取新生逐一致电慰问并了解情况,为新生入学收集到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