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接力棒——商学院2014年迎新侧记

发布日期:2014-08-26 点击量:1505


 伴着初秋送来的丝丝清爽,8月25日20:00,伴随着最后一趟满载2014级新生大巴驶出海源校区前往昆明民族干部学院,我校为期3天的迎新工作顺利结束。
“儿行千里母担忧。”
“商院的风景非常优美,到处都是打理得很好的绿化,比起其他很多学校,环境真的无可挑剔。而商院的学生精神面貌也非常好,想必在这里学习,对女儿的成长会有莫大助益!”这是来自广东的梁云友先生对我校的初次印象,梁先生告诉记者,此次一家三口第一次来云南,一是想看看女儿的大学校园,二来也想乘此机会到美丽的云南旅游一趟。虽然父母都来了,但梁先生还是想让女儿独自办完入学手续。
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方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已经办理好入学手续,正在等待校车到来。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方女士表现出强烈的不舍,她表示,这是她和女儿第一次跨省份的分离,除了不舍,她还感到非常的不适应和担忧。但是考虑到女儿已经长大了,将来要步入社会,所以即使再不舍,也会全力支持她,并希望做好女儿的后勤保障工作,让她可以更专心地读书,将来争取考研成功。
校园里人群涌动,四处奔忙中的家长,沉重的行李和长途的旅行留下的倦容偶尔轻轻划过轻蹙的眉头,转眼又恢复了一脸的笑容,拂平脸庞,荡向心间。
 “曾经的我也是现在的你。”
“我也曾背着一个双肩包,高高地束起马尾,穿梭于这人群之中。那时我的手中也是拿着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鲜红色的录取通知书,眼中满是期待与新奇。我走遍这一路,喊着学长学姐,爸爸妈妈走在我的身边时不时递过一张纸巾擦干我额头和鼻尖上的汗珠。”来自语言文学学院的13级的李秋婷这样说道。
“去年我是被‘迎’的,今年轮到我来迎新啦。”学校就像军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变的是人,不变的是心。迎新接力棒就是这样一茬接一茬地传递过来,再传递下去。“记得刚进校报道注册那天,由于是在陌生的环境中,懵懵懂懂很迷茫。不过还好有学长学姐们的带领,真的非常感谢他们。今年我选择加入到志愿工作中,因为这是一份感恩的传承。”李秋婷这样说。或许,将爱心传承下去才是最好的感恩,志愿服务,我们在路上。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当年的新生们已褪去青涩稚嫩的模样。如今,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周全的服务迎接着学弟学妹,不管是各站新生接待点,还是新闻中心服务站,忙碌的身影都随处可见。他们是志愿者,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很喜欢学校的图书馆,特别漂亮,接下来的大学四年生活,希望能在那开辟自己的小天地,也一定会好好努力,不给自己留下遗憾,不让家人失望。”来自广西的萧雅这样说道。大学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她将带着梦想,铭记初衷,踏上一段求知的旅程。
“商学院的花园特别多,非常适合情侣散步,学姐都很漂亮。”这位开朗“李帅哥”的第一印象,很令人开怀。但被问及今后的志向时,他又严肃起来,“我想为国家做点事,所以选择了公共事业管理这个专业。我要通过大学学习,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知识、更成熟,再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新闻中心网络电视台 摄)